【香港獨立媒體網】九巴,唔好屈我地!690、692有野講
今日九巴的母公司載通國際高調召開記者會,早知沒有好消息,友人以為是九巴賣盤。四點半,我特意收看有線直播。原來載通又宣佈經營困難,原因有三,一油價,二客量下跌,三路線重組有困難,要求政府成立民建聯提議的「票價穩定基金」,即係納稅人出錢俾一、兩百億成立,巴士公司增加的部份票價由這個基金負責。第一點不欲多談,因為油價「永遠」上升,而變成「常識」。二及三是相關的,因為客量下跌,跌幅為1.7%,以及路線重組困難,令部份路線客量虧損。
只簡單回應,巴士公司主要受新鐵路線開辦,令乘客量下跌,近年新開通鐵路線,其實只有西鐵九龍南線,將西鐵及東鐵接通,以及將軍澳的日出康城站,影響不算太大。再者,參考運輸署的數字,2006年1月,全港巴士總行車里數為 42,445,乘客為 121,398,2011年巴士行車里數 35,896,乘客為 103,175。比較之下,客量同行車里數同樣減少 16%,巴士路線或班次其實並非九巴口中那麼難以取消。近年最著名的取消路線例子為佐敦道至上水的 70 線,九巴及運輸署不理沿線區議會大力反對,於 2008 年被取消。
所謂的《明報》偵查報導
今日的載通記者會,令我終於明白今年5月9日《明報》的偵查報導《鐵路搶客 空巴士削線難登天》所謂何事,文中引用的將軍澳過海巴士線 690 及 692 的論調,與九巴「巧合地」如出一徹。九巴的公關,在記者會前兩個半月,已著手準備公關攻勢。
且來看看這些「樣版」路線,筆者從小住在將軍澳,也半活躍於巴士討論區 hkitalk,且來談談被攻擊最多的 690 及 692 線。
將軍澳地鐵於 2002 年通車,在地鐵通車前,將軍澳區有三條主要往港島的巴士線,分別是 690、691及693,客量極多,前兩線收費極高,當年要收 $15.3,如今地鐵由中環往寶琳,八達通也不過收 $11.5,可說是相當搶錢。
地鐵通車後,無論在時間競爭及收費上,巴士都大幅落後。因此上述三條路線重組,690 不變,因為其服務範圍有地鐵不能到達的翠林及康盛。691 及 693 則合併成一條路線 692。因此,692 的誕生日期,是在地鐵通車之後。九巴卻混淆視聽,毫不提及 692 其實已經是路線重組後的產物。《明報》的報導亦是如此,記者引述九巴傳訊部的說話,指「692 線隨將軍澳線於 2002 年通車以來,乘客更大跌九成。」大跌九成的,應該是已取消的 691 線。
還有一點,巴士公司在制訂票價上,根本不考慮市場環境。以 692 為例,票價收 $13.4,但乘地鐵八達通由坑口往中環才收 $11.8,往北角更加只收 $9.9,巴士時間上已經落後,又在票價上沒有競爭性,難怪客量低迷。
城巴、新巴的對策
690 及 692 是過海聯營線,690 由九巴及城巴合營,692 由九巴及新巴合營。客量低迷?看看城巴及新巴做了什麼,他們在年多兩年前,已開始在客量較少的時段,如平日中午及假日,改派單層巴士行走,雙層巴士單程收 $70,單層收 $50,一轉行程已節省 $40 隧道費,還未計及節省到的油錢。九巴在做什麼?大架大架雙層巴士來回行走,一直到今年七月,才在暑假期間調派單層巴士行走兩線。九巴的調動「靈活性」及節省成本的「決心」可見一斑。
即使路線虧損,與港鐵重疊,是否又真的沒得救?網上的巴士討論區,常常提出各種提議去增加兩線的客量,例如可否不經北角、炮台山,改用東區走廊前往灣仔一帶,以增加競爭力?但巴士公司及運輸署交上區議會的文件,從沒有提及相關的改善經營情況的建議,只是希望把路線取消掉。
混亂的交通政策
當年廖秀冬局長推行的「票價可加可減機制」,變成有加無減。港鐵上市,本來應向全港市民負責的機構變為向股東負責。政府巨額資助港鐵,結果今日巴士公司又伸手向政府要錢。如其將幾十億向上市公司注資,不如花錢買回巴士公司,或是更直接了當,不再批出專營權,由政府自行經營。政府擁有,可以以大眾利益而非股東利益經營,例如降低天水圍等交通費昂費的地區的票價,鼓勵他們出市區,反正都是香港市民付的錢吧。 From (香港獨立媒體網)
【蘋果日報】藉口油價貴發盈警,九巴威脅倒閉,要政府設票價穩定基金補貼
【本報訊】大財團也向政府伸手!剛獲准加價兩個月的九巴昨發出盈利警告,指燃油成本急升致入不敷支,業績將首次見紅,威脅除非政府盡快出資成立票價穩定基金補貼虧損,否則只能再加價或倒閉。政府表明不會用公帑為商業機構填數。民間監管公共事業聯委會亦批評九巴開天索價,為再申請加價鋪路。
記者:麥志榮 潘柏林 陳健文
記者:麥志榮 潘柏林 陳健文
九巴的控股公司載通國際昨發出盈警,預期旗下九巴今年上半年錄得虧損。載通在 08年中發出上市以來首次盈警,但最後並未出現虧損。若今次真的出現虧損,將會是上市以來首次業績見紅。
油價升了 43.1%
九巴董事總經理何達文及副董事總經理歐陽杞浚昨在記者會上指出,今年上半年國際柴油價格升至 124.8美元一桶,比去年上升了 43.1%,今年九巴燃油成本將達 15億元,比去年多 4億元,而 5月剛獲准的加價,只能令收入增加 2億元,不足彌補上升的燃油開支。同時九巴乘客量亦因鐵路競爭不斷下跌,現時每日平均乘客量為 255萬人次,比去年下跌 1.6%。
他們表示,已向政府提出為整個專營巴士業設立票價穩定基金,先由政府注資,減輕巴士公司加價壓力,例如最近一次九巴申請加價 8.6%,最後只獲准加 3.6%,就可撥款填補差額。運作細節需與政府磋商,希望一年內可以成立。
何達文否認基金等如由政府補貼上市公司,他指基金目的並非保證巴士公司利潤,而是減輕市民,尤其偏遠地區居民的票價負擔,又說若巴士公司盈利超標,可將盈利回撥基金。要政府補貼商業機構似難成事,何達文恫嚇:「商營機構如果有虧損,調整售價係金科玉律,無行業會例外,若長期入不敷出,結果只得一個,就係倒閉。」
他們表示,已向政府提出為整個專營巴士業設立票價穩定基金,先由政府注資,減輕巴士公司加價壓力,例如最近一次九巴申請加價 8.6%,最後只獲准加 3.6%,就可撥款填補差額。運作細節需與政府磋商,希望一年內可以成立。
何達文否認基金等如由政府補貼上市公司,他指基金目的並非保證巴士公司利潤,而是減輕市民,尤其偏遠地區居民的票價負擔,又說若巴士公司盈利超標,可將盈利回撥基金。要政府補貼商業機構似難成事,何達文恫嚇:「商營機構如果有虧損,調整售價係金科玉律,無行業會例外,若長期入不敷出,結果只得一個,就係倒閉。」
政府拒絕填數
新巴及城巴發言人昨日表示,在油價高企下經營困難,確有加價壓力,兩巴也贊成設立票價穩定基金。
政府消息說,九巴建議的穩定基金由政府注資,即是由市民出錢,但九巴是私人機構,不應由納稅人填數,否則形同利益輸送,不會為市民接受。政府認同油價高對九巴的影響較城巴和新巴大,因車隊規模大,虧蝕路線也較多,但城巴和新巴過去幾年也營運穩健,表現更勝九巴,九巴應檢討營運,設立穩定基金絕不可行。
民間監管公共事業聯委會發言人蔡耀昌質問:「九巴過去咁多年賺咁多錢,又唔見成立基金畀番乘客?」他認為設立基金建議無理,明顯是開天索價手段,為下次申請加價鋪路,「九巴應自我檢討,係咪服務欠佳或票價太高而導致乘客流失」。From 蘋果日報
政府消息說,九巴建議的穩定基金由政府注資,即是由市民出錢,但九巴是私人機構,不應由納稅人填數,否則形同利益輸送,不會為市民接受。政府認同油價高對九巴的影響較城巴和新巴大,因車隊規模大,虧蝕路線也較多,但城巴和新巴過去幾年也營運穩健,表現更勝九巴,九巴應檢討營運,設立穩定基金絕不可行。
民間監管公共事業聯委會發言人蔡耀昌質問:「九巴過去咁多年賺咁多錢,又唔見成立基金畀番乘客?」他認為設立基金建議無理,明顯是開天索價手段,為下次申請加價鋪路,「九巴應自我檢討,係咪服務欠佳或票價太高而導致乘客流失」。From 蘋果日報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